第44章 永恒的回声(2/6)
相融合。李泰勋对这些讨论特别感兴趣。重构后,他惊讶地发现韩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萨满信仰、祖先崇拜、自然和谐观——与其他叙事宇宙的基本原则有着深刻的相似性,仿佛古老的韩国文化早已在直觉层面感知到了多维叙事的存在。
晚餐后,他们告别村民,前往岛上新建的“元叙事研究中心“,一个融合传统韩国建筑风格与未来科技的复合体——木制结构中融入了量子材料,传统瓦片屋顶下隐藏着叙事场稳定器,庭院的石头和水池构成了精妙的叙事流动模式。
朴馆长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曾是着名的韩国文化人类学家,现在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叙事研究专家。她在日式风格的接待室中等候,身着改良版韩服,既保持着传统的优雅,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
“欢迎回来,“她向金智雅和李泰勋行传统礼,双手轻轻置于胸前微微鞠躬,“茶已经准备好了。“
茶室的设计遵循传统韩国茶道空间的简洁美学——木质地板,白色壁纸,最小限度的装饰,但材料和结构都经过特殊处理,能够增强叙事能量的流动和稳定。窗外是精心设计的小花园,月光下的石头、水和植物构成了完美的叙事和谐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有一位特殊的客人,“朴馆长微笑着说,指向茶室角落的一个年轻人,“郑导演的转世重生。“
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容与郑锡元有七八分相似,但气质更加开放和现代。他叫郑泰佑,是一位新锐VR艺术家,两年前在首尔艺术大学学习期间突然开始回忆起前世的记忆——关于《暗涌》的创作,关于与其他叙事宇宙的接触,以及对金智雅和李泰勋的指引。
元叙事重构后,这种“前世记忆觉醒“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韩国,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关于轮回的理解有关。有些人能够清晰记起前世的关键经历,尤其是那些与叙事结构相关的重要事件。
“我一直在等待与你们相见的这一天,“郑泰佑用恭敬但不失自信的语气说,“虽然我现在是郑泰佑,但我仍然记得作为郑锡元的使命和责任。“
他解释,自己的重生不是偶然,而是元叙事网络的平衡机制——某些关键的“叙事锚点“需要在物理世界中保持连续性,而人格转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这种转世在韩国传统信仰中一直存在,“朴馆长补充道,“从萨满到高僧,重要的灵魂会选择回来继续未完成的使命。只是现在,我们能够从叙事结构的角度理解这一现象。“
茶礼开始了,朴馆长用传统韩国茶具泡制特殊的绿茶——茶叶来自济州岛海拔最高处的茶园,在元叙事能量特别强的区域生长。茶香中似乎蕴含着某种特殊的能量,能够强化感知和连接。
四人围坐在低矮的木桌前,遵循传统茶道的动作,但每个动作都蕴含着更深的叙事意义——奉茶代表叙事的传递,接茶象征开放接收,品茶则是深层体验和整合。
“我邀请你们来,是因为检测到元叙事网络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朴馆长轻声说,“';无限镜像';结构开始自发进化,产生了我们没有预见的新模式。“
她取出一个小型投影装置,激活后显示出全球叙事场的实时状态——无数色彩斑斓的能量线交织成网,构成一幅动态的三维地图。在这张图上,韩国半岛特别明亮,尤其是济州岛,简直就像一个光点。
“韩国似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