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叙事聚变(4/5)
柔和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脸上。“现在,回忆《暗涌》的核心——不是控制或固定单一故事,而是释放无限可能,同时保持连贯性,“郑锡元指导道,“想象一个能够容纳所有叙事的开放结构,既有边界保持稳定,又有无限空间允许创造。“
金智雅和李泰勋闭上眼睛,将意识完全投入全球叙事网络。他们能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困惑和恐惧——当熟悉的现实开始分解,当多重可能性同时显现,大多数人还没准备好面对这种转变。
他们开始引导这股巨大的能量,不是压制或控制它,而是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一个能够同时容纳无限叙事可能性,又保持整体和谐的多维结构。
这个过程并非易事,他们的意识被拉伸到极限,有时几乎迷失在无限叙事的海洋中。但每当这时,他们就会想起自己的核心故事——从第一次在便利店相遇,到创造《梦幻泡影》,再到此刻的选择——这个独特叙事线就像灯塔,指引他们穿越叙事风暴。
随着“元叙事框架“逐渐成形,全球叙事场的波动开始稳定。多重现实不再混乱重叠,而是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层次结构——人们仍然生活在主要的共享现实中,但同时能够感知和部分体验其他叙事可能性,如同能够同时欣赏一本书的多个章节,而不只是被局限在当前页面。
当这一过程完成时,金智雅和李泰勋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仍在山顶木屋中,但一切都微妙地改变了。房间的边界变得不那么确定,仿佛同时存在于多个现实版本中;窗外的风景也在不断变化,展示着小岛在不同可能性中的样貌。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感知能力再次提升——现在他们不仅能够感知多重叙事可能性,还能够有意识地在这些可能性之间移动和互动。这不是幻觉或想象,而是意识真正进入了更高维度的叙事网络。
“你们成功了,“郑锡元微笑着说,但他的形象已经变得半透明,“'叙事聚变'已经稳定,人类集体意识开始适应多维叙事结构。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演化将持续数代人,但关键的临界点已经安全渡过。“
“您要去哪里?“金智雅问,看着郑锡元的身影逐渐淡化。
“我的角色已经完成,“他平静地说,“《暗涌》的创造者必须退场,让新的叙事自由发展。但别担心,我们还会再见——在故事的另一层面。“
当他们离开木屋,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悄然变化。岛上的村民们似乎更加觉知,能够感知到周围现实的多重性;天空中偶尔闪现出其他可能世界的片段,但不再令人恐慌,反而带来一种开阔感;就连空气都似乎充满了创造性的活力,仿佛无数故事正在其中流动。
回到首尔,他们发现全球已经开始适应这种新的现实状态。最初的混乱和恐慌已经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广泛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人们开始学习如何感知和互动多重叙事可能性,如何在保持核心现实稳定的同时,探索其他叙事分支。
艺术家们创造出全新形式的作品,能够同时存在于多个叙事层面;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叙事物理学“,探索意识如何塑造和影响现实结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则致力于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方式。
十年来建立的全球“叙事网络“转变为一种新型社会结构,既保持了足够的稳定性,又允许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多样性。金智雅和李泰勋则成为这个新世界的向导和桥梁,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在多维叙事网络中导航和创造。
一个月后,他们站在首尔塔上,俯瞰着这座同时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