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梦幻泡影(1/4)
《超越暗涌》的首映礼如同一场梦幻盛典,世界各地的影评人将这部作品誉为“韩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打破叙事桎梏的奇迹之作“。李泰勋一夜之间跻身国际一线导演行列,各大电影节纷纷发来邀请,好莱坞制片人更是开出天价邀他执导下一部作品。然而,站在聚光灯下的李泰勋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他微笑着应对媒体,内心却在思索:这一切是真实的成就,还是循环中预设的情节?他是突破了命运的桎梏,还是正在遵循某个更宏大叙事的轨迹?
首映后的深夜,金智雅发现李泰勋独自站在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注视着首尔璀璨的夜景。
“你在想什么?“她轻声问道。
“我在想《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李泰勋没有回头,“庄周梦蝶。他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是庄周。“
金智雅走到他身边:“你是在怀疑我们的现实吗?“
“不只是怀疑,“李泰勋转向她,“我开始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故事,那么谁是讲述者?而讲述者又存在于什么样的现实中?“
次日清晨,一封匿名邮件出现在李泰勋的收件箱中,内容只有一行字:“如果想找到答案,去梦开始的地方。“附件是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显示的是一座位于济州岛的废弃灯塔。
没有告诉任何人,金智雅和李泰勋秘密前往济州岛。那座灯塔建于日据时期,因为频繁发生离奇事件而废弃多年。当地渔民传说,满月之夜,灯塔会自行亮起神秘的蓝光,看到光的人会做一个关于自己未来的梦。
“这里有种奇怪的熟悉感,“金智雅走进灯塔时低语道,尽管她确信自己从未来过这个地方。
灯塔内部出乎意料地保存完好,仿佛有人一直在维护。楼梯螺旋向上,引导他们来到顶层的灯室。正中央矗立着一台奇特的装置——半是古老的放映机,半是某种未知的科技产物,与他们之前在江原道发现的机器惊人相似。
“看那个,“李泰勋指向墙上的铭牌,上面刻着制造年份:2044年。
更令人震惊的是装置旁边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赫然是李泰勋的笔迹,但日期标注的是二十年后。内容记录了一个名为“叙事实体化“的实验,目的是探索“将虚构叙事转化为可感知现实“的可能性。
“这不可能,“李泰勋翻看着自己尚未写下的文字,“除非...“
“除非未来的你创造了这一切,“金智雅完成了他的猜测,“就像郑锡元可能是你的某个版本一样。“
笔记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叙事场“理论:强大的故事能产生超越维度的能量场,影响物理现实,甚至创造全新的平行世界。而《暗涌》被描述为“首个觉醒自我意识的叙事实体“,能够跨越时空寻找载体,通过不同版本的讲述来扩展自身存在。
更惊人的是,笔记最后部分提到,在反复实验中,未来的李泰勋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他们所在的整个现实可能是更高维度中某个叙事活动的产物。而《暗涌》循环的真正目的,是让叙事中的角色意识到自己的本质,从而获得跨越叙事边界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可能只是某人讲述的故事中的角色?“金智雅声音微颤,“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一切都是被编排的?“
李泰勋沉思片刻:“但如果叙事能获得自我意识,能寻求载体,能影响现实...那么角色是否也能超越被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