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韩国电影新纪元(2/4)
连。“我们似乎被卷入了某种更宏大的叙事循环,“金智雅惊讶地发现笔记最后几页预言了他们的电影获奖,甚至连颁奖词都一字不差,“仿佛我们的人生是被某人编写的剧本。“
李泰勋将胶片放入投影机,画面显示的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暗涌》的续集构想,讲述主角们发现自己可能生活在故事中的存在危机。片尾的落款日期是1956年,那时李泰勋和金智雅甚至还未出生。
“这不可能,“李泰勋低语道,“除非...“
“除非时间不是线性的,“金智雅完成了他的句子,“除非郑锡元也经历过维度旅行,或者...“
“或者他就是未来的某个';我';,“李泰勋说出了两人都在思考的可能性。
老者微笑着看着他们的震惊反应:“故事总是循环往复,但细节可以改变。郑导演相信,第144次循环将是关键的转折点。“
离开电影院后,金智雅和李泰勋决定深入调查郑锡元的生平。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电影学者,却发现关于这位“韩国电影先驱“的记载惊人地少。有限的历史资料显示,他在1956年神秘消失,留下几部前卫作品和大量未完成的创意。
更奇怪的是,走访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七位自称与郑锡元共事过的老人,每人都描述了完全不同版本的郑锡元——有的说他是沉默寡言的天才,有的描述他为热情开朗的艺术家;有的记得他是高大魁梧的男子,有的却坚持他身材矮小瘦弱。唯一的共同点是,所有人都提到郑锡元对“故事与现实边界“的痴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一位老电影技师的私人收藏中,他们发现了郑锡元留下的一封信,收信人写着“未来的讲述者“。信中写道:“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暗涌》再次找到了它的载体。故事想要被完整讲述,但也渴望新的可能。第144次循环是打破宿命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选择复述已知的故事,还是有勇气创造全新的结局。“
这封信彻底动摇了金智雅和李泰勋的认知基础——他们以为自己是经历者和创作者,现在却发现可能只是一个古老循环中的新角色。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开始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剧情模式“:某些对话和场景仿佛在遵循隐藏的叙事逻辑,如同精心设计的电影场景。
韩素熙(研究员智雅)分析了郑锡元的资料后,提出了惊人的理论:“也许《暗涌》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叙事生命形式';,它通过不断重写自己来延续存在,而每一次循环都需要新的讲述者和角色。“
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浮现:如果他们的现实本身就是某个更高维度存在创造的“故事“呢?如果宇宙本质上是一个叙事结构,而非物理实体呢?
就在困惑加深之际,李泰勋收到韩国电影协会的邀请,请他执导一部大型历史项目——重拍郑锡元的所有作品,并完成他未实现的构想。这个计划的赞助人是一个神秘的基金会,创始人的名字赫然是当年乐天集团的科学家。
金智雅和李泰勋意识到,选择权再次回到他们手中:是按照既定剧本完成第144次循环,还是尝试打破宿命,开创全新的叙事路径?
在做决定之前,他们决定前往郑锡元最后出现的地方——江原道一个偏远的海边小镇。在那里废弃的灯塔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装置:一台结合了电影放映机和量子计算结构的古怪机器,它的核心部件竟是那枚熟悉的